马耀南(1902-1939),原名马方晟, 山东长山县人,中共党员。1937年12月,他同姚仲明、廖容标、赵明新一起领导了著名的黑铁山起义,担任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参谋长,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司令员。1939年7月22日,在桓台县牛王庄与日军作战中不幸中弹牺牲。
才华横溢 教育救国初尝试
马耀南自幼聪慧好学,性格内向,做事不随流俗。13岁入周村高等小学,17岁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。受“五四”爱国热潮的激励,参加爱国运动。1930年,到河北省永清县中学教书,决心走教育救国的道路。推行“学校即社会,教育即生活”的教育主张,带领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及公益劳动。宣传爱国思想,一时校风渐正,思想活跃,深得社会赞许。
投笔从戎 一腔热血为家国
1937年7月,日本侵略军大举进入华北,国民党当局严令长山中学随军南迁。马耀南以“地无分南北,人无分老幼,实行全面抗战”为理由,拒绝南迁。马耀南对中共的抗日主张深表赞同,省委先后派共同党姚仲明、廖容标、赵明新到长中。在共产党的教育激励下,马耀南接受了共产党的领导,在学校中展开抗日救国宣传,积极组织社会力量,准备武装抗战。马耀南、廖容标带领长中百余名师生奔赴黑铁山举行武装起义,树起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旗帜。三天后,马耀南料理完学校善后事宜,赶到黑铁山,参加了五军并任临时行动委员会主任兼参谋长。1938年春,廖容标率一部南下鲁中,马耀南继任第五军司令员。
黑铁山起义主要领导人(左起) 马耀南、廖容标、姚仲明、赵明新
驰骋疆场 英雄殒命大寨村
1938年12月,部队改为“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”,马耀南继任司令员。以邹、长两县为根据地。纵横驰骋,打击日寇,历经几十次大小战斗,开拓了邹、长、齐地区的抗日局面。1939年1月,经郭洪涛、霍士廉介绍,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马耀南指挥果断,作战勇敢,一生指挥过大小几十次战斗,战绩卓著。1939年6月6日,为打通清河抗日根据地与冀鲁边抗日根据地的联系,指挥了刘家井战斗,歼敌800余人,重创日军。7月21日,部队突围转移至桓台县牛王庄。翌日拂晓,因汉奸告密,突遭日军包围,突围中马耀南不幸在大寨村头中弹牺牲,年仅37岁。
后人缅怀 传承先烈意志
为纪念马耀南烈士,三支队政治部“抗战剧团”改为“耀南剧团”;中共清河区的青年干部中学命名为“耀南中学”,长山县改为“耀南县”。解放后,马耀南烈士英骨移入周村烈士陵园。